海苔的原身-紫菜
由於紫菜生長在海邊岩石上,充分汲取了海水中的精華,富含多種營養素,素有「岩礁珍寶」之稱,又有人稱之為「維生素的寶庫」。
紫菜的由來
- 紫菜,屬紅毛菜科植物。為海中「互生藻類」的統稱,含有葉綠素和胡蘿蔔素、葉黃素、藻紅蛋白、藻藍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異,致使不同種類的紫菜呈現紫紅、藍綠、棕紅、棕綠等顏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 又一說,紫菜為紅藻類植物,顏色有紅紫的、綠紫的及黑紫的區別,但乾燥後卻呈紫色。 這種紫色的海生植物雖屬藻類,卻能做菜吃,所以取名紫菜。
- 紫菜的種類很多,現已發現的就有70多種,主要品種有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甘紫菜(P. tenera Kjellm.)、同紫菜(P. suborbiculata Kjellm. )、等多種野生紫菜的藻體。
紫菜的生長背景
- 紫菜生長於淺海潮間帶的岩石上,生長期為每年的12月至翌年5月,期中以十一月至次年一月之藻體最鮮嫩。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但以溫帶為主。主要生產輸出國為日本,韓國和中國。日本主要分佈於九州一帶,中國主要分佈在遼寧至廣東沿海。
紫菜的營養成份
由於紫菜生長在海邊岩石上,充分汲取了海水中的精華,富含多種營養素,素有「岩礁珍寶」之稱,又有人稱之為「維生素的寶庫」。
海苔的由來
中國海苔一詞源自於日語,在日語中「のり」漢字寫作「海苔」,意指紅藻的總稱。 於日本詞典查閱.のり`{`海苔`}` 一詞,得以下之解說: ⑴食用藻類的總稱。種類有海藻的淺草紫菜、綠紫菜、甘紫菜,淡水藻的水前寺紫菜、河紫菜等。營養價值高。 ⑵將甘紫菜等的水分炒乾後製成。 關於「のり」的詞源,有一說法是與在以前日本人用來當黏著劑的東西稱為[糊(のり)]同源,也有說是[ヌルヌル(東西黏搭搭的樣子)]或「ヌラヌラ(東西黏搭搭的樣子)」變化而來或是誤用之後的沿用,也有認為紫菜因為被水浸濕給人濕濕黏粘的樣子,所以用`{`のり`}`來表示。
頂級原料來源
亞洲地區海苔主要生產於日本、中國、韓國海域,
日本海域主要是以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生產,
中國主要是以北方的「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
製作,而南方則是以「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為主,韓國海域則是
以長葉紫菜(Porphyra dentate Kjellman)生產。
日本海域主要是以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生產,
中國主要是以北方的「條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
製作,而南方則是以「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為主,韓國海域則是
以長葉紫菜(Porphyra dentate Kjellman)生產。
紫菜被稱為「海洋蔬菜」。紫菜有點像韭菜,長成後可以反覆的採割,第一割的叫第一道(刀),第二割的叫第二道(刀),依此類推,其中第一道(刀)的紫菜也叫初水海苔。 御海苔是採用前期第一、二道的「條斑紫菜」為製作原料,是為最鮮嫩的紫菜,不僅口感特別細嫩,營養也比較豐富,但價格成本相對的也會比較高一些。
製造過程
製成海苔之加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紫菜一次加工
紫菜原藻由海上採收後,需放在陰涼處吐水曬乾後,將紫菜原藻加入海水與淡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後,清洗乾淨放入機器內切細,放入模具內擠壓成型後,再烘乾即可做成海苔,就成為我們常說的板海苔(半成品)紫菜二次加工廠的原料,目前還不可食用,如需食用須再加工乾燥後方可食用。
2、紫菜二次加工
主要生產項目分為:1、調味海苔 2、烤海苔 兩種。
主要是將紫菜原藻,依照顧客的需求做出不同尺寸規格及品質。
調味紫菜、烤紫菜的作法都相同只是有、無調味之分。
海苔等級之區分
製成海苔之加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海苔的好壞扣除掉個人的口味不同,客觀上來說可以從以下六點來判斷
◆色澤:一般而論顏色為深褐色或黑色,海苔的表裡都有光澤。
◆口感:雖然很脆但易於嘴中化開的較佳。
◆味道:具有條斑紫菜固有的氣味與滋味,無異味、無霉味。
◆烤過的顏色:烤出來的顏色以墨綠色為佳。
◆香氣:有海苔自然香氣
◆雜質:無正常視力可見的外來機械雜質,除特級品外允許有少量矽藻綠藻等雜藻。